1.7.3 培训场地设备可容纳 40 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有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室内光线、通风、卫生条件良好。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 1 年以上。
(2)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中专毕业证书。
(3)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 6 年以上。——公共营养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医学或食品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5)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 年以上。
(6)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 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 13 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
(5)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 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6)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以上。
(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9年以上。1.8.3 鉴定方式
(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毕业 13 年以上,硕士毕业 8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 5 年以上。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3)服务人民,认真负责,平等待人。(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1)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知识(2)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3)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基础知识
(1)营养与健康概论和营养学发展史(2)能量与宏量营养素基本知识(3)矿物质(4)维生素(5)水
(1)孕妇乳母营养(2)婴幼儿营养(3)儿童青少年营养(4)老年人营养
(1)植物性食物(2)动物性食物(3)其它食品(4)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5)常见食品加工方法
(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2)各类食品的卫生(3)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处理
(1)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概论(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3)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4)膳食与缺乏病预防(5)膳食与慢性病预防
(1)营养教育(2)社区营养计划和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2)《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3)《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4)《食品标签标准》(GB7718)的相关知识(5)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 年) 的相关知识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一)食物摄入量调查 |
1.能设计称重法记录表 2 能用称重法进行食物摄入量称重和记录 |
1. 食物科学名和俗名相关知识 2. 称重法记录表设计方法 3. 称重技术要点 |
(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1. 能按照食物类别和重量进行生熟换算 2. 能使用食物成分表查营养素含量 |
1. 食物成分表使用基本知识 2. 生熟食物比值换算规则 3. 食物可食部推算方法 |
3.能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和核对 | ||||
(三)膳食营养 分析和评价 |
能判定成人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 足需要 |
成人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知识 |
||
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一)身体测量 |
1. 能测量儿童、成人身高、体重 2. 能测量儿童头围和胸围 3. 能利用调查表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 |
1. 体格测量常用指标知识 2. 常用测量工具使用和校准 3. 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
|
(二)实验室指 标收集和判断 |
能收集人体发、尿测定样品 |
生物样品的收集知识 |
||
(三)营养缺乏症状和体征判别 |
1. 能判别体重不足 2. 能判别发育迟缓 3. 能判别消瘦 4. 能判别超重和肥胖 |
1. 成人和儿童的体格测量评价参考标准 2. 体重不足体征和计算 3. 发育迟缓体征和计算 4. 消瘦体征和计算 5. BMI 公式和计算 |
||
三、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确定营养和食物需要 量 |
1. 能确定成人营养需要和选择食物 2. 能确定成人每日食物供应量 |
1. 食物能量和食物营养素密度知识 2. 膳食平衡原则 |
|
(二)编制食谱 |
1. 能选择主食类别和确定成人主食供给量 2. 能选择副食类别和确定成人副食供给量 3. 根据成人主、副食供给量编制食谱 |
1.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应用知识 2. 成人食谱编制和营养配餐基本原则、要求 3. 成人餐次及各餐的营养分配 |
||
(三)调整食 谱 |
能根据食谱能量和营养素含量,用食 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类别 |
食物交换份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
||
四、食品营养评价 |
(一)食品营养标签制作 |
1. 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 2. 能解读营养标签 |
1. 食品标签标准基本知识 2. 谷类食品的制作常用原料和辅料知识 3. 食品添加剂功能作用 |
|
(二)营养评价 |
1. 能根据食物感官判断质量 2. 能根据食品成分分析结果评定奶类、饮料、油类食品营养价值 |
1. 常见食物感官判断知识 2. 食品检验单营养成分数据的解析要点 3. 常见食品的营养素来源 |
||
五、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一)营养与健康信息收集 |
1. 能进行访谈和填写调查表 2. 能进行入户动员 |
1. 人员登记和访谈技巧 2. 填表注意事项 3. 入户动员工作常识 |
|
(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 和管理 |
1. 能录入相关数据资料 2. 能进行数据验证和核对 |
1. 常见数据库格式及转换 2. 数据验证和核对方法 |
||
|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能力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膳食营 养调查和 |
(一)食物摄 入量调查 |
1.能设计回顾法和记帐法食物量登记 表 |
1. 回顾法和记帐法表格设计要点 2. 食物消耗量记录要点 |
评价 | 2.能用 24 小时回顾法进行摄入量调查 | 3.回顾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 |
3.能用记帐法进行人群的食物消耗量 | 4.记账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 ||
调查 | |||
1.能进行人日数换算 |
1. 进餐人数登记要点 2. 人日数换算要点 3. 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要点 4. 食物数据库相关知识 |
||
(二)膳食营 | 2.能计算家庭膳食人均食物和营养素 | ||
养素摄入量计 | 摄入量 | ||
算 | 3.能计算群体膳食人均食物和营养素 | ||
摄入量 | |||
(三)膳食营养分析和评价 |
1. 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能量 2. 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营养素质量 3. 能进行膳食模式的分析评价和报告 |
1. 膳食能量评价要点 2. 膳食模式整体评价分析要点 3. 膳食调查报告撰写要点 |
|
1.能测量婴幼儿身长、胸围、上臂围和 |
1.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2. 卧式量板、量床使用方法与原则 3. 皮褶计使用方法与原则 4.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解剖定位知识 |
||
(一)身体测 | 坐高 | ||
量 | 2.能使用皮褶计测量肱二头肌、肱三头 | ||
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 |||
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二)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 断 |
1. 能对尿液样品进行收集、保存和处理 2. 能对粪便样品进行收集、保存和处理 |
1. 尿液样品收集和保存知识 2. 尿液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3. 粪便样品收集保存知识 |
1.能量—蛋白质缺乏体征辨别 | |||
1.能识别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基本 | 2.缺铁性贫血基本体征和评价 | ||
(三)营养状 | 体征并做出评价 | 3.维生素 B2 缺乏体征和评价 | |
况和体征判别 | 2.能识别维生素 A、D、B2、C、钙、铁 | 4.维生素 C、 维生素 A 缺乏体征和评价 | |
和锌缺乏体征并做出评价 | 5.维生素 D 和钙缺乏体征和评价 | ||
6.缺铁性贫血和锌缺乏基本体征和评价 | |||
1. 能进行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评估并提出建议 2. 能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询问和评价并提出建议 3. 能解答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问题 4. 能进行体力活动和能量消耗评估 |
1.膳食状况询问评估和建议原则 |
||
(一)营养与 | 2.生活方式询问和评价原则 | ||
食品安全知识 | 3.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知识 | ||
三、营养咨 | 咨询 | 4.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 |
询和宣教 | 5.有关运动与能量消耗基础知识 | ||
(二)营养与 | 1.能进行平衡膳食宣教 | 1.营养宣教基本方法和形式 | |
食品安全知识 | 2.能进行维持体重和能量平衡宣教 | 2.图形选择与编辑知识 | |
宣教 | 3.能制作和编辑平面媒体宣教材料 | 3.沟通和宣讲技巧 | |
1.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每日平均营养 | |||
四、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确定营养和食物需要量 |
素需要量 2. 能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选择食物 3. 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人均食物供应 量 |
1. 年龄组分类知识 2. 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3. 学校营养餐营养要求 |
(二)编制食谱 |
1. 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主食供给量 2. 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副食供给量 3. 能编制儿童和青少年食谱 |
1. 儿童和青少年食物选择原则和特点 2. 食物蛋白质互补原则 3. 儿童和青少年配餐原则和方法 |
(三)调整食谱 |
1. 能对成人、儿童和青少年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 2. 能根据营养评价结果调整食物品种 和数量 |
1. 食谱营养成分计算和评价知识 2. 食品种类和餐次比例评价原则 3. 能量营养素比例相关知识 4. 营养素损失因子相关知识 |
|
五、食品营养评价 |
(一)食品营养标签制作 |
1. 能根据终产品营养特点,制定成分分析计划 2. 能根据分析数据制作营养成分表并选择营养声称 3. 能撰写产品标签说明书 |
1. 产品相关标准要求和营养特点 2.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3. 有效数字以及单位转换 4. 营养声称基本知识 5. 标签说明书格式和相关规定 |
(二)营养评价 |
1. 能计算营养质量指数 2. 能进行蛋白质营养评价 3. 能进行碳水化合物评价 4. 能进行脂肪营养评价 |
1. 营养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和要点 2. 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 3. 生糖指数和生糖负荷知识 4. 必需脂肪酸相关知识 |
|
(三)食品营养资料编辑 |
1. 能根据食品的营养特点,撰写产品宣传资料 2. 能设计市场需求调查表 3. 能分析调查资料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
1. 宣传资料的种类 2. 需求调查表设计方法 3. 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法 4. 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和资料信息化 |
|
六、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一)营养与健康信息收集 |
1. 能收集社区目标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资料 2. 能收集社区目标人群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水平等基本资料 3. 能根据调查资料性质编制调查表 |
1. 健康信息表格设计原则 2. 人群资料信息分类和要点 |
(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 |
1. 能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 能计算人群营养缺乏病发生率和患病率 3. 能计算社区目标人群基本资料的百 分比 |
1. 个人健康信息和档案主要内容 2. 计量和计数资料概念 3.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的概念及计算 |
|
(三)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 实施 |
1. 能设计社区食物营养干预方案 2. 能设计普通人群科学运动方案 |
1. 食物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原则 2. 成人体力活动指南知识 |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一)食物摄入量调查 |
1. 能设计频率法食物调查表 2. 能用食物频率法进行定性膳食调查 3. 能用食物频率法进行定量膳食调查 |
1. 频率法食物调查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要点 2. 食物频率定性和定量法技术要点 |
(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 算 |
1. 能进行个体、群体定性资料的分析 2. 能进行定量法的计算分析 |
1. 膳食营养计算软件相关知识 2. 定性资料分析相关知识 3. 定量计算相关知识 |
|
(三)膳食营 | 1.能对平均每日食物、能量和营养素摄 | 1.食物摄入频率概念和评价 |
养分析和评价 |
入量进行分析评价 2.能对膳食蛋白质以及维生素 A、铁、钙、锌的动植物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3.能对膳食能量来源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膳食食物组成进行分析评价 |
2. 动植物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来源评价知识 3. 膳食能量和模式评价相关知识 |
|
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一)身体测量 |
1. 能进行孕妇的身体测量 2. 能监测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 3. 能进行体格测量的质量控制 |
1. 孕妇身体测量指标的意义 2. 儿童和青少年身高和体重监测意义 3. 测量误差控制知识 |
(二)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
1. 能判断血常规和营养指标是否正常 2. 能判断尿常规和营养相关指标是否正常 3. 能判断发样品的营养分析指标是否 正常 |
1. 血常规及营养相关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2. 尿常规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3. 发中矿物质正常值 |
|
(三)营养状况和体征判别 |
1. 能对氟、碘、硒缺乏进行判断和评价 2. 能对烟酸缺乏进行判断和评价 3. 能对个体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
1. 氟、碘、硒的营养素缺乏体征 2. 烟酸的营养素缺乏体征 3. 个体营养状况综合评价要点 |
|
三、营养咨询和宣教 |
(一)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 |
1. 能解答婴幼儿喂养咨询 2. 能进行乳母产褥期膳食咨询和建议 3. 能进行老年人的膳食咨询和建议 |
1. 母乳和奶粉产品相关知识 2. 产褥期膳食和营养需要相关知识 3. 老年人营养问题和改善措施相关知识 4. 营养素补充剂知识 |
(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教 |
1. 能撰写科普文章 2. 能进行科普知识演讲 3. 能编制餐饮卫生科普宣传资料 |
1. 科普文章编写原则 2. 演讲与沟通技巧 3. 餐饮业危险因素控制点 |
|
四、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确定营养和食物需要量 |
1. 能确定婴幼儿的营养需要 2. 能确定孕妇和乳母营养需要 3. 能确定老年人营养需要 |
1. 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和食品选择要点 2. 孕妇、乳母营养补充要点 3. 老年食品选择和营养补充要点 4. 食物、强化食品和补充剂应用原则 |
(二)编制食谱 |
1. 能指导婴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2. 能编制孕妇、乳母、老人量化食谱 |
1. 婴儿辅助食品添加原则 2. 孕妇膳食特点 3. 产褥期膳食特点 4. 营养计算软件在食谱编制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5. 传统特色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应用知识 |
|
(三)调整食谱 |
1. 能对幼儿食谱进行评估和调整 2. 能对孕妇、乳母食谱进行评估和调整 3. 能对老人食谱进行评估和调整 |
幼儿、孕妇、乳母、老人食谱营养原则 |
|
五、食品营养评估 |
(一)食品营 养标签制作 |
能根据终产品的检验结果,核对和评价 该产品是否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
1. 食品分析营养素允许误差范围 2. 产品卫生学指标 |
(二)营养评价 |
能评价和审核强化食品配方 |
1. 食品强化营养素使用范围和用量 2. 强化载体选择知识 3. 营养素加工损失和注意事项 |
|
(三)食品营 养资料编辑 |
能撰写强化食品的产品资料分析报告 |
1. 食品资料类型和写作特点 2. 食品营养强化剂配方原则 |
剂量、利用率知识 | |||
六、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一)营养与健康信息收集 |
1. 能根据预算确定目标人群和样本量 2. 能进行信息偏倚控制 |
1. 抽样调查方法相关知识 2. 样本量估算公式 3. 信息偏倚和控制知识 |
(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 和管理 |
1. 能建立营养与健康档案数据库 2. 能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
1. 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 2. 疾病-膳食-遗传-环境相关性 |
|
(三)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
1. 能进行社区需求评估 2. 能设计和实施 30 天运动和膳食结合的能量消耗或健身方案 3. 能设计和实施营养干预综合方案 |
1. 社区需求评估方法和内容 2. 运动干预方法和处方 3. 实施方案相关要点 |
|
(四)营养干预方案效果分析和评价 |
1. 能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对项目进行评价 2. 能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建议方案 3. 能制定干预效果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
1. 干预中间过程评估 2. 效果评估 3. 经济-效果评估 |
|
七、业务培训和管理 |
(一)培训 |
1. 能培训公共营养师四级和公共营养师三级人员 2. 能编制专项公共营养师培训计划 |
1. 专项培训计划编制方法 2. 教学法的有关知识,参与式培训方法 |
(二)指导 |
能对公共营养师四级、公共营养师三级 人员进行实习业务指导 |
1. 实习代教方法 2. 案例教学法 |
|
求 4.食物药物交叉反应相关知识 |
||||
(二)营养与食 品安全知识宣教 |
1. 能设计和审定营养宣教方案 2. 能评价营养和食品卫生宣教效果 |
1. 营养教育计划设计方法 2.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
||
四、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确定营养和食物需要量 |
1. 能确定高钙、高蛋白 2 种食谱营养素需要量 2. 能确定低能量、低胆固醇、低脂肪 3. 种食谱营养素需要量 |
1. 高钙、高蛋白、食物来源 2. 低能量、低胆固醇、低脂食物来源 |
|
(二)编制食谱 |
1. 能编制高钙、高蛋白 2 种改善营养缺乏的食谱 2. 能编制低能量、低胆固醇、低脂肪 3. 种调整膳食的食谱 |
1. 钙缺乏、蛋白质营养不良人群的膳食指导知识 2. 高胆固醇、高血脂、肥胖人群的膳食指 导知识 |
||
(三)调整食谱 |
1. 能修改和评价高钙、高蛋白 2 种改善营养缺乏的食谱 2. 能修改和评价低能量、低胆固醇、低 脂肪 3 种调整膳食的食谱 |
特色食物的营养价值 |
||
五、食品营养评价 |
(一)营养评 价 |
能评估营养素补充剂配方 |
1. 常见植物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2. 营养素补充剂配方原则 |
|
(二)食品营养资料编写 |
1.能根据要求,查找和编写相关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等所需要的文件和档案2.能编写和完成特定营养物质功能作 用等文章综述 |
1. 保健食品资料文本要求 2. 新资源食品文本资料要求 3. 综述的写作规则 |
||
六、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一)营养与 健康信息收集 |
能收集突发和特殊事件的信息和上报 |
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定义和分类 2.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对策 |
|
(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 和管理 |
能制定营养与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
1.档案管理相关知识 |
||
(三)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
1. 能设计随机对照(或双盲)方案 2. 能设计横断面调查和干预方案 3. 能设计回顾性调查方案 |
1. 随机对照(或双盲)试验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2. 横断面调查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3. 回顾性调查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
||
(四)效果分析和评价 |
1. 随机对照(或双盲)干预结果分析和评价 2. 横断面结果分析和评价 |
1. 过程评价内容和指标 2. 效果评价内容和指标 3. 方差、相关回归统计学相关知识 |
||
七、培训和管理 |
(一)培训 |
1. 能编制公共营养师综合培训计划 2. 能培训二级公共营养师 3. 能编写培训讲义 |
1. 综合培训计划编制方法 2. 培训讲义的编写方法 |
|
(二)指导 |
能对二级公共营养师人员进行业务指 导 |
1. 示教方法 2. 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管理办法 |
||
项 目 |
公共营养师四 级(%) |
公共营养师三 级(%) |
公共营养师二 级(%) |
公共营养师 一级(%) |
|
基本要求 |
职业道德 | 5 | 5 | 5 | 5 |
基础知识 | 50 | 40 | 40 | 35 | |
相关知识 |
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10 | 10 | 5 | 5 |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10 | 15 | 15 | 10 | |
营养咨询和宣教 | -- | 5 | 5 | 10 | |
膳食指导和评价 | 10 | 10 | 10 | 15 | |
食品营养评价 | 10 | 10 | 10 | 10 | |
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5 | 5 | 5 | 5 | |
培 训 | -- | -- | 5 | 5 |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项 |
目 |
公共营养师四 级(%) |
公共营养师三 级(%) |
公共营养师二 级(%) |
公共营养师 一级(%) |
|
能力要求 |
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25 | 15 | 10 | 5 | |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25 | 20 | 20 | 15 | ||
营养咨询和宣教 | -- | 20 | 20 | 20 | ||
膳食指导和评价 | 20 | 20 | 20 | 20 | ||
食品营养评价 | 20 | 15 | 15 | 10 | ||
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10 | 10 | 10 | 20 | ||
培 训 | -- | -- | 5 | 10 | ||
合 |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