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幸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由国家教育部、卫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计划》)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以下是《专项行动计划》中的要点。
01
本次《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坚持提升能力和坚持系统治理四个基本原则。原则中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不被列入高考,往往受到很多学校的漠视,将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可打破有些学校唯分数论,单一以升学率做办学指标的现状。
原则中还提到要“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主动干预,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并且《规划》还将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 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 60%。”
如果这些重要指标都能落实,有健全的监察制度、明确的衡量标准,对学校进行考核,那么某种程度上,是能够倒逼着学校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清除之前有些学校对心理教育不重视,走形式应付,难以起到实际作用的问题。
而对于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群体来说,有了明确的衡量指标,也会让学校更加重视心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解决心理教师被边缘化、待遇偏低等问题。
02
本次《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涵盖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强心理人才队伍”等内容。
重点包括:
1、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课。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 2 个学分(32—36 学时)。
2、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向家长、校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
3、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规范量表选用、监测实施和结果运用。依托有关单位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
4、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
5、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鼓励高中、高校班级探索设置心理委员。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
6、教育、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机制。
7、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
8、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
03
除了上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规划之外,《规划》还将“支持心理健康科研”、“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及“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列入到重点任务中,这也是之前的文件较少涉及的。
《专项行动计划》强调:
1、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汇聚心理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资源,支持全国和地方相关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置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鼓励支持将心理健康科研成果应用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领域。
3、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包括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民政、卫生健康、共青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4、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每年面向家长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
5、文明办指导推动地方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检察机关推动建立集取证、心理疏导、身体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区;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关工委组织要推动“五老”工作室的建设。
6、通过“规范开展科普宣传”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为学生群体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04
最后,《规划》也提到了将以上任务落实到位的保障措施。
首先是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其次是强调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并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最后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专项行动计划》还提到了要遴选优秀案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积累经验,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专项行动计划》的出台,是中国数以亿计孩子的福音,我们期待着这个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
以上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重点内容介绍,希望对您了解这一计划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心理学感兴趣,想学习一些专业的心理知识来帮助自己和家人建立起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您也可以直接联系肖老师15070973005;盛老师187791935;魏老师13699539662报名咨询。